随着标准款iPhone 16系列与高端款iPhone 16 Pro系列在上周末正式启动预购。 知名苹果分析师郭明錤(Ming-Chi Kuo)则是很迅速的就放出了初步的iPhone 16系列预购统计数据。
每次 iPhone 启动预购,很多人都会依照自己下单之后可能需要等待的时间来评估,这次的销售算是火热,还是苹果这次「又」跌落神坛(几乎每次 iPhone 发售都会有这样的预测吧? )。
随着标准款iPhone 16系列与高端款iPhone 16 Pro系列在上周末正式启动预购(而且似乎有的人已经收到开始出货的通知)。 知名苹果分析师郭明錤(Ming-Chi Kuo)则是很迅速的就放出了初步的iPhone 16系列预购统计数据。

根据分析师郭明錤的资料。 对比去年度iPhone 15系列去年首周预购的表现,新世代的iPhone 16 Pro与iPhone 16 Pro Max分别都下降了16%与27%的预购量; iPhone 16 与 iPhone 16 Plus 则是分别成长了 10% 与 48% 。
郭明錤则是初估虽然跌幅最大,但预购量依然是最高的iPhone 16 Pro Max在首周的出货量约有1,710万台; 总量则是约为 3,700 万台。

平均等待出货时间的部分,去年需要等到7~8周,可说是最受欢迎的iPhone 15 Pro Max。 其增大屏幕的后继机型iPhone 16 Pro Max虽然仍是分析统计数据里面的iPhone产品之最,但还是缩短到了3~4周的时间; 其余iPhone 16机款则是都预估约3周内甚至是2周内即可出货。

从郭明錤所公布的首周末预购销量、平均等待出货时间与预购前备货量推估数字。 他分析iPhone 16系列首周预购量相较去年之所以衰退了约12.7%,是因为Pro系列销售力道低于预期。
这部分笔者认为,iPhone 16系列就主场英文区域主打的生成式体验大家可能还在观望(虽然可以用测试版玩),甚至真的在意Apple Intelligence的人,也可以挑iPhone 15 Pro系列获得不见得必须升级新机。 加上这次搭载A18仿生的标准款iPhone 16也能支持,都让升级iPhone 16 Pro系列的必要性有所下降。

针对等待出货时间缩短的部分,分析师郭明錤也提到虽然与备货量增加有关,但关键点依然是在于需求可能过于乐观这点。 但有提到,从 Pro Max 下放到 iPhone 16 Pro 的 5x 潜望镜相机生产良率的改进,也是备货更为稳定的关键点之一。
郭明錤透漏苹果供应链的供货节奏应该短期内不会有太多调整。 主要是Apple Intelligence正式推出的时程很可能会直接狙击后续的促销季的时间点。 认为这个时间点会是观察 iPhone 需求变化的重要观察时间点(翻译:是不是真如一些观点所 唱衰 讲的跌落神坛,就看这里了)。

▲图:iPhone 16 Pro 系列持续进攻更为专业的行动拍摄规格。
有意思的是,虽然就笔者个人的观点是认为,这次因为 RAM 够多等因素正式踏入支持 Apple Intelligence 支持的标准款 iPhone 16 与 iPhone 16 Plus。
因为惊喜地跟上 Pro 系列的动作按钮以及有点以下犯上的最新「相机控制」按钮体验后,再加上既有的价位优势(还没涨价),而变得更香。 感觉会对于 iPhone 的销量会有很大帮助。
不过就郭明錤的分析是提到标准款 iPhone 16 系列首周预购量成长对于出货帮助有限。

他认为,假若送礼旺季+Apple Intelligence正式推出时仍然无法起到出货增长的帮助的话。 还加码预测2025年Apple将会有更激进的iPhone产品策略来提振产品的需求 – 看来所谓的Ultra /Slim款iPhone会不会登场,应该就要看这次iPhone 16的表现了?
苹果的隐藏版“Tick-Tock”更新周期形成?
虽然在M系列芯片方面,苹果早就用行动破除了所谓摩尔定律的更新节奏。 另一方面,从 iPhone XS 系列以后,似乎 iPhone 也不再有隔年外在改款/内在提升的惯例存在。
特别是这次在 iPhone 16 标准款/数字系列上,这次新品都直接搭载「相机控制」后。 更是不像之前那样,会将动态岛等体验先给 Pro 系列独占至少一年。 因此总觉得让人有点难以捉摸 iPhone 的产品更新节奏。
不过就近来的观察,个人会觉得苹果针对旗下产品的铺陈似乎渐渐采取了新的焦点式策略。 像是这次的秋季产品发表会,就看得出来苹果相当明显为中阶产品,营造出更为超值的甚至到上犯高阶产品的优势的感觉 。
这部份在 iPhone 系列可能不算特别明显(虽然直接加入「相机控制」个人觉得很罕见啦)。
但像是 AirPods 4 就用更低的价格引进了 Pro 款的主动式降噪的规格; Apple Watch Series 10屏幕范围甚至稍稍大过Ultra款(但机身比较小),还导入了支持每秒更新一次随时显示+亮度更均匀的更广视角体验的LTPO3 OLED面板。
另一方面,高端款的Apple Watch Ultra 2 与 AirPods Max 虽然也有「更新」,但幅度小到让人很难不去联想,Apple 似乎有刻意保留给高阶款(与最入门款)才大改版的铺陈。
这部份,个人觉得苹果一方面除了技巧性地延长入门、中阶、高阶产品系列的更新周期,让零件成本等各方面都能有相当程度的喘息空间(不觉得这很 Tim Cook 吗? )。
另一方面,为的就是尽量不要造成接近等级的产品之间过度竞争的问题 – 就,如果这次真的推出了所谓的超薄美型外观大改的 Slim 版 iPhone。 相信原本苹果消费者就偏向于高阶为主(中阶是最完美的配角)的倾向也将更为严重。

实际上,从这次iPhone 16 Plus首周的预购量增长来看,虽然对于分析师的观点来说认为对于整体出货量帮助有限。 但如果看成iPhone 16 Pro以及高端AirPods与Apple Watch都是想通过相对小幅度改款,有意要让中阶标准款产品系列的销量吸引力提升的话。 那么从这次首周预购的初估表现看来,苹果算是达到了他们的目的。
而接下来轮到高阶产品系列带来相对大改款的时候,不仅已经给中阶机相当一段销售时间。 如果搭配更入门SE系列一起推出,更能拉开高阶与入门产品间的价位与规格差异感。
简单的讲,就目前看来苹果产品铺陈似乎是偏向于「更突显中阶价值」与「高阶大改款搭配入门款更新」的新节奏在前进 – 虽然不代表未来标准款 iPhone 系列就不会跟着 Pro 系列一起推出,但猜测都会相当巧妙的避开同时大幅度升级。 当然,这是笔者观察近期苹果产品铺陈的猜测啦! 至于实际上是不是真的会这样走下去,就一起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