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未来三年可能推出七款Vision系列与智能眼镜产品

虽然苹果去年推出的空间运算设备(其实就是VR头显)Vision Pro以超高画质的表现与沉浸感受在同类型设备中成为当代最佳产品之一,但其高昂的价格让它在全球各地的销售并未达苹果预期,但根据知名分析师郭明錤最新研究报告指出,苹果并没打算放弃该系列,更是计划从2025年至2028年间,准备推出多款Vision系列与智能眼镜产品, 全面布局新世代穿戴装置市场。

苹果未来三年可能推出七款Vision系列与智能眼镜产品

根据郭明錤的最新研究报告爆料,苹果将在2025年开始扩大其头戴式装置产品线,苹果目前共开发至少七项头戴式装置计划,涵盖三款Vision系列产品与四款智能眼镜型态装置,但2026年暂无新装置问世。 进入2027年与2028年后,将有数款重要新品陆续登场。 当中五项产品已有明确的量产时程,其余两项仍在开发中,尚未确定推出时间。

苹果未来三年可能推出七款Vision系列与智能眼镜产品

Vision系列:持续探索XR生态与使用场景

其中正在开发,型态类似 Vision Pro 的头戴显示设备共有三款,暂订产品名称与推出时间分别是:

Vision Pro M5版(2025年)

首款Vision Pro自2023年亮相以来,即被定位为专业级XR头戴式装置。 其M5版本预计于2025年第三季开始量产,年度出货量预估为15万至20万台。 该版本在规格上延续前代设计,主要升级为M5芯片,效能较前代M2芯片更强,意在持续测试市场水温并巩固开发者与高端用户社群。

尽管该产品依然属于利基市场,但其目的是延续XR应用实验与开发环境,同时清理现有零部件库存、深化与软件生态的整合。

Vision Air(2027年)

2027年问世的「Vision Air」将成为Vision系列中的重要转折点。 其最大特点是大幅度减轻重量与售价,将比现有Vision Pro轻40%以上,以及采用苹果最新iPhone旗舰级处理器。

为了达成轻量化目标,Vision Air改用塑料取代玻璃镜面、广泛采用镁合金(因钛金属成本过高)、并减少传感器数量。 此举有望显著降低制造成本与售价,使Vision Air更贴近大众市场。

全新设计的第二代Vision Pro(2028年)

预计2028年下半年量产的第二代Vision Pro,将采用全新外观设计,进一步减轻重量并调降价格,同时搭载等同Mac等级的高效能处理器。 该装置可能代表Vision系列从利基产品迈向主流市场的关键里程碑。

智能眼镜类型:下一波大众级穿戴装置的主战场

相较于Vision系列的沉浸式XR体验,苹果也积极开发日常佩戴、用途更实用化的智能眼镜,并锁定音频、摄影、环境感知等功能,意图成为TWS耳机与智能手机镜头的潜在替代品。

类Ray-Ban型智能眼镜(2027年)

这款造型类似Ray-Ban的智能眼镜,预计将于2027年第二季量产,出货量可能高达300万至500万台,甚至更多。 该装置不具备显示功能,核心特色包括:

  • 多种镜框与镜脚材质选择
  • 支持语音控制与手势作
  • 内置音乐播放、摄影、录像与AI环境传感功能

此类产品将开启智能眼镜市场的首波大规模普及,预期2027年全体品牌出货量将突破千万台,成为消费电子领域的新兴趋势。

XR智能眼镜(2028年)

相较于前者,XR眼镜则具备显示功能,采用LCoS与光波导技术实现彩色影像投影,并支持语音与手势控。 该装置预计于2028年下半年量产,主打沉浸式信息互动。 AI在此类眼镜中的角色极为关键,包括对象辨识、环境理解、即时翻译等皆有赖AI驱动用户体验。 此外,还有一款尚未公开时程的变体正在开发中。

苹果未来三年可能推出七款Vision系列与智能眼镜产品

显示配件眼镜(Display Accessory)

原定于2026年第二季量产的显示配件型眼镜计划,已于2024年第四季暂停。 该产品为依附式显示装置,通过连接iPhone等Apple装置镜像播放内容,使用Birdbath光学显示技术与电致变色遮光功能。 尽管具备创新设计,但其重量达120至130克,远高于市场上主流小于100克的产品,加上竞争优势不足,导致开发中断。 目前该计划正处于重新定位与规格调整阶段,未来有可能重启。

总结

苹果之所以在头戴设备市场具有潜力,主要来自于其长年累积的硬件整合能力与生态系布局。 无论是芯片开发、产品工艺、供应链管理或多装置无缝整合,苹果均拥有深厚技术与规模优势。 然而,在AI驱动的作系统与软件应用层面,苹果仍面临挑战。 如何构建适用于XR与智能眼镜的AI系统、建立全新的人机互动语言(例如眼球追踪、语音语意理解、手势识别等),将是其进军大众市场的关键变量。 至于苹果是否真会如爆料般推出这么多新品? 小编个人其实有点怀疑,但以郭明錤先生以往的通过产业链所得到的信息分析看来也有一定的准确性,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0)
TechWhizKidTechWhizKid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